主题顶部自带醒目提醒,可以自由设置支持HTML!【本提示可以后台关闭】
    0

    扬子石化塑料厂从制造到智造 工厂“加速跑”

    2025.05.28 | 编辑 | 9次围观 山城日报网

      本报记者 陶 炎 通讯员 张诗旻

      5月9日,记者来到扬子石化塑料厂塑料智能包装库,装车区外墙大屏上的一串红色字母和数字吸引了记者注意。

      “直接能看到提货牌号和装车位置,还会语音播报。一托盘有1.5吨货,分南、北两个装车区。”货车司机告诉记者。不远处,橘色托盘上的塑料产品正从智能库的出库区输送到装车站台,经叉车转移到货车上。

      塑料厂包装车间副主任李辉热情地说:“我刚巡检完,走,带你们转一圈。”

      进入立体仓库,一排排24米高的银白色货架,是塑料出库前的最后“栖息地”。11台堆垛机穿梭其中,上下挥舞着“手臂”,科技感十足。“它们会根据智能库系统下发的指令,把运送来的货物存放到货架指定货位,或者从指定货位取出货物送至出库区。”李辉介绍,塑料智能包装库能有效提高包装作业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

      在塑料粒子的第一站包装码垛套膜区,新鲜出炉的聚烯烃颗粒,借助重力“欢呼着”跃入FFS(塑料产品重包装膜)包装机,“穿上”小袋包装袋,经重量检测、金属检测、批号打印,再自动码垛,成为成品垛。成品垛到达套垛位置后,冷拉伸膜从四角分别撑开,冷拉伸膜从垛上方落下,一气呵成,完成套膜。仓储管理系统依托射频识别技术,将产品信息自动录入货垛下方对应的托盘芯片。“聚烯烃颗粒从小袋包装,到打包套膜,到信息录入,全部智能化,生产运行信息等均可一键查询。”李辉补充道。

      第二站是上游输送连廊区,有轨穿梭小车沿着环形轨道不停来回运送着包装好的成品垛。“智慧大脑”数据矩阵定位系统在线精准定位小车并控制间距。小车进入立体仓库入库区后,货物被正式移交给堆垛机。

      仓库外,随着司机“咔哒”扣上所有围挡,满载30吨塑料粒子的货车缓缓运往下游客户。“我是2011年参加工作的,这些年目睹了公司智能化建设的飞速发展。之前需要很多人忙的事,现在只要动动手指就能完成,机器人巡检、AI监测预警、智能抄表……公司“智慧工厂”建设的红利还在持续释放。”李辉说。

      除了包装车间外,在2号聚乙烯装置,基于3D视觉的机械臂通过“手、眼、脑”的精密配合,能够快速抓取助剂,实现助剂抓取、破包、投料全流程智能化,抓取成功率超99%。

      记者在现场看到,该机械臂首先将助剂送至全封闭拆包机后进行破包处理,并利用负压原理抽除助剂包装袋中残余粉料,最后将助剂投入加料口,同时收纳包装袋。基于3D视觉识别的机械臂,实现了装置助剂添加无人化、在线除尘密闭化,工作效率提升了30%。扬子石化塑料厂生产技术室副主任纪苏告诉记者,以前这都要靠人工操作。

      为确保机械臂运行安全,四周搭建了安全围栏,并利用安全光栅进行人员入侵检测,当有人员进入危险区域时,就会立即联锁紧急停止机械臂运行,保障人员安全。该机械臂还配备了3个5G固定式摄像头,通过5G专网实时回传现场画面,能够更好地监控机械臂运行状态,追溯物料投放过程。

      “机械臂还能够有效减少助剂投放过程中90%以上扬尘,并且在系统里留存助剂添加历史数据,为回溯现场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纪苏说,机械臂的引入不仅减轻了人员工作强度,更保障了助剂投料过程安全。同时,破包环节的除尘设计大幅减少了粉状物料外泄,能够有效改善人员作业环境。

      而在塑料厂EVA车间包装仓库,新投用的14台无人智能叉车在厂房内有序穿梭,能够将重1.5吨的货垛送入仓库指定库位。通过智能化管理,塑料厂EVA车间包装仓库实现了“黑灯”方式运行,有效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装运效率。

      塑料装置的生产运行也装上了智慧“眼睛”。现场安装的5G热成像设备,通过对传统视频和热成像视频的双重分析,大幅提升了对异常温度、跑冒滴漏等异常情况的监控报警。在现场智能巡检机器人,充分利用5G专网、北斗和激光定位、视觉识别等技术,实现现场数据自动采集、红外测温、现场视频回传、气体泄漏检测等功能,通过“望闻问切”,巡检效率和质量大幅提升。

      通过整合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扬子石化塑料厂实现了制造到智造的蝶变。从聚烯烃产品智能排产,到工艺动态优化,到智能仓储,一系列智能化创新技术运用,为生产管理装上了高效运转的“智慧大脑”。他们靠数字强管理,向智慧要效率。相比于从前,优化后聚乙烯装置牌号切换时间较之前减少4-6天,生产有效时间提升20%以上。(陶炎 张诗旻)


    发表评论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