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有坑!平安保险助您紧急避险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我国逐渐步入信息化时代,网络上各种各样的资讯如洪水般涌入网民的视野中。资讯的便利性能够使得网民快速了解外界信息,为广大网民提供了便利性。同时,信息化时代也存在着弊端——各式的信息鱼龙混杂。这就需要广大网民能够擦亮双眼,辨析信息的可信度,特别是与资金相关的信息,应该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近期,一些所谓“代理退保”“专业律师代理平安保险投诉维权”的广告频繁在网上出现,令不少消费者尤其是老年人上当受骗。那么,这些所谓的“代理退保”机构到底是如何运作的呢?接下来以王某的案例为大家剖析,助力广大消费者紧急避险,及时止损。

15.jpeg

  2017年,某保险公司客户王某购买了3份保险。此后,他在“代理退保”黑产团伙的怂恿和唆使下,在2022年4月将购买的3份保险进行退保,退保时已交保费9万元。根据保险条款说明,王某是不能满足全额退保的条件的。因此,王某铤而走险找到了“代理退保”机构。他们教唆怂恿王某伪造证明材料对保险公司进行恶意投诉。保险公司在外界压力下,给王某办理了退保。事后,王某不仅失去了该保险合同的权益保障,更是被“代理退保”机构恶意骚扰,追交了一大笔的手续费,得不偿失!

  那么,轻信“代理退保”机构除了使得消费者蒙受经济损失之外,还有哪些危害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失去保险保障:

  “代理退保”机构和中介挑唆、怂恿消费者终止保险合同,使消费者丧失风险保障。消费者未来再次投保时,由于年龄、健康状况的变化,可能将面临重新计算等待期、保费上涨甚至被拒保的风险。

  二、泄露个人身份信息:

  “代理退保”机构和中介会在代理退保前向消费者索取个人身份信息,消费者个人身份信息因此存在较高的被泄露或被不法分子恶意使用的风险。

  三、可能触及法律红线,造成犯罪:

  “代理退保”机构教唆消费者伪造假冒材料进行平安保险投诉,已经是在法律边缘进行试探。当保险公司收集到证据后,消费者不但得不到赔付,情节严重者还要受法律处罚。例如:2023年5月,福州市连江县人民法院认定6名“代理退保”的黑产人员构成“敲诈勒索罪”,依法判处6名被告人拘役5个月至有期徒刑3年10个月不等的刑罚。这是全国首例以“敲诈勒索罪”判决的“代理退保”黑产案。2023年,仅在广东省,公安部门就刑事立案4件,涉案人员51名、涉案金额约1000万元。

  最后,平安保险温馨提醒广大消费者切勿轻信第三方“代理退保”机构,谨防上当受骗。如若需要进行平安保险投诉的话,可以通过正规渠道进行投诉维权。比如:直接与保险机构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通过行业纠纷调解组织化解。


网友留言(0 条)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