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家村社区营造项目:“让村民动起来”乡村自组织培育实践探索

  随着乡村振兴进程不断加快,农村社区原有的生活属地和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邻里间的冷清,新环境的陌生,参与治理的意识与动力不足.........如何让村民在新的生活环境中积极地参与公共事务,获得更多的归属感和幸福感,新兴街道梅家村联合四川天府新区卓越公益组织发展中心,做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一、项目背景

  梅家村辖区面积 8.79 平方公里,耕地 6481亩,农户 2261 户,6769 人。11个村民小组,5 个党支部,20个党小组、 177 名党员村主要支柱产业为枇杷、梨、桃子、葡萄种植,为典型的农业种植型乡村。荣获2023年度四川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天府新区“乡村振兴示范村”等称号。

微信图片_20240321112642.jpg

  梅家村辖区地域较宽广,双简路将梅家村一分为二,白三路段作为主要干道路面狭窄,沿线垃圾乱堆乱放现象严重,水渠被生活垃圾堵塞情况频繁发生,严重影响村民正常生活和阻碍村域发展进程。面对着村民居住分散,自组织服务能力薄弱,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低,怎样聚集村民,引导他们发现问题,鼓励他们共同解决问题,从而激发村民的参与的热情?又该怎么来营造良好的环保氛围,让村民树立“良好的生活环境需要大家共同维护和创造”的意识,并主动参与到村里的环境治理行动中?

  于是我们做了以下探索和实践:以党建引领为核心,社区带领,自组织响应,第三方专业社会组织协同,整合辖区资源,搭建多元主体参与协商议事,激发村民的参与动力,共同推动村落环境提升,彰显梅家魅力,助力社区品牌建设。

  二、主要做法

  一是聚人-寻人才-扩大队伍规模。卓越社工采用文献查阅、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分别对村两委、村小组长、自组织骨干、微网格、党员、沿线村民等56人开展深入调研,收集建议10余条,形成6300字的调研报告,再次招募到6名村民骨干加入小青梅服务队,为促进村民共同参与环境整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微信图片_20230704114451.jpg

微信图片_20230704114355.jpg

  二是育人-强能力-夯实队伍基础。社区自组织作为社区治理的重要抓手,组织架构的完善、服务意识的高低、服务能力的强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经有效资源整合,结合组织及社区发展需求,项目实施中开展了主题培训3次,队伍机制完善4次,队伍建设1次,参访研学1次,参与人次达258人次。通过赋能掌握了村民议事协商方法与技巧,进一步完善了自组织的组织架构,服务机制,夯实了队伍基础。

e0f1e6aea1a8edb052130119cfeb0a0.jpg

54c8ff808523732b7e5c7f9f8ea25ac.jpg

  三是用人一齐参与-形成行动合力。在梅家村村民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卓越社工通过协同小青梅、儿童议事两支自组织开展“最美梅家”主题活动3次,“最美评选”1次,营造讨论会议6次,志愿服务8次,总结会1次,凝聚起了强大的合力,经过一系列精心策划和扎实实施,激发了村民参与活力,使梅家村特色得到推广,助力了社区品牌建设;其次,白三路1组-4组路段沿路的杂草、枝丫,垃圾房、公交站台等6个关键点位焕发出勃勃生机,更新面积200余平米,共计参与人次501人次。这些改变不仅美化了环境,更唤醒了村民们对家园的爱护意识,在自组织的影响下村民自发清理和维护房前屋后的卫生,促使白三路的人居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有效维护。





      三、成效与反思

  项目成效:

  一是从“有”到“优”,制度更有效力。自组织在成立后相应的组织架构、规章制度不健全,通过社工讲解和专题培训等方式,明确了组织由来、组织服务内容、组织架构和组织管理制度,明确后队员按照管理制度,召开相关会议和公共服务。

  二是从“点”到“面”,服务更有活力。自组织自成立以来,因参与平台缺乏、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通过参与项目的赋能培训、协商议事、活动策划、环境治理等使得自组织的专业服务能力加强,服务意识逐步提高,参与感得到了满足,实现了从被动参与到主动作为的转变,进一步激发了公共参与的活力。

  专业反思:

  一是在队伍培育过程中,应注意角色的转换。

  社工在队伍培育过程中扮演了多种角色,不一样的角色带给队伍的发展作用是不一样的。在队伍培育前期,社工主要扮演组织者、领导者的角色,活动开展前期更多是社工在带领队伍去讨论、社工是主导的角色。在队伍培育中期,社工主要扮演协作者、观察者的角色,自组织骨干、成员一起开展活动,此阶段要注意逐渐把“权”放给队伍成员,与队长沟通商议好大致方向后,由队长带领队员一起去完成;在队伍培育后期,社工主要扮演协助者的角色,退居二线,需要不断给予队伍骨干、成员更多的鼓励和协助,比如队伍发展过程受文化素养、能力高低、次团队文化影响等成员之间易产生矛盾、骨干领袖能力不足产生无力感。社工应帮助队伍一起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促使队伍能够长效化发展。

  二是在队伍培育过程中,应注意需求挖掘与更新。

  队伍培育在各个阶段所呈现出来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初期是活动多样性的需求、人员基础的需求等,中前期是队伍稳定性、服务常态化的需求等,中后期是队伍骨干发掘与培养、组织规范性的需求等。因此,社工在介入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详尽的分析,调整为不同的培育方式。

  三是在队伍培育过程中,社工应为队伍骨干赋能。

  队伍培育过程中,社工发掘出骨干领袖后,应更多地赋权给骨干,培养骨干的能力,逐渐将组织发展的主动权转移给骨干领袖,充分发挥他们的所长和作用,确保组织在社工撤出后能够自我管理、自我运行。


网友留言(0 条)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