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保寿险消保主题日第六期 | 防范新型骗局

图片1.png

  伴随数字技术的发展以及消费者风险意识的提升,不法分子的骗术也不断推陈出新,利用新技术、新骗局诱导消费者进而非法骗取钱财。本期中国人保寿险“消保主题日”第六期将带您了解“AI骗局”与“虚假网络投资骗局”,揭开不法分子背后的诈骗套路,助您高效防范,守护权益。

  AI骗局的常见套路

  AI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社会公众提供了个性化、智能化的信息服务,也给网络诈骗带来可乘之机。不法分子利用AI新型技术实施诈骗,主要有“拟声”“换脸”两种手段,即通过模拟他人声音或形象骗取信任,进而诈骗钱财。

  不法分子通常先以“网店客服”“营销推广”“招聘兼职”“婚恋交友”等为借口,通过微信、QQ、电话等方式联系消费者,采集发音、语句或面部信息,再利用“拟声”“换脸”等技术合成消费者虚假音频或视频、图像,以借钱、投资、紧急救助等借口诱导其亲友转账汇款,或提供银行账户、密码等敏感信息,随后立即转移资金,从而实现诈骗目的。

  AI骗局的防范要点

  AI诈骗手段迷惑性、隐蔽性较强,诈骗金额较高,为有效规避此类骗局,消费者应提高警惕。

  网络渠道“眼见”不一定为实。“拟声”“换脸”等合成技术的一大特点即“以假乱真”,不法分子可利用此类技术轻易伪装成他人,并通过快速筛选目标人群、定制化诈骗脚本,精准实施诈骗。因此,在涉及资金往来时,一个“声音很熟的电话”、一段“貌似熟人的视频”都可能是不法分子的诈骗套路,消费者应提高警惕。

  转账汇款务必核验对方身份。面对自称“熟人”“领导”等通过社交软件、电话等以各种理由诱导汇款,务必核验对方身份。可在沟通过程中提问仅双方知晓的问题,也可利用其他通讯方式或见面核实,或向对方的朋友、家人验明身份和情况。在无法确认对方身份时,应尽量避免转账操作。

  保护好照片、声音等个人信息。消费者应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随意下载陌生软件、注册陌生平台或添加陌生好友。尽量避免在互联网过多暴露个人照片、声音、视频等信息,不贪图方便把身份证、银行卡照片等直接存放在手机内。如不慎被骗或遇可疑情形,应注意保存证据并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

  虚假投资骗局的常见套路

  近年来,虚拟货币、区块链、元宇宙等新技术、新名词备受关注,也为不法分子提供了“诈骗新思路”。

  不法分子首先借“元宇宙”“区块链”“外币投资”等名义,打着“财富商机分享”的旗号,在网络平台发布“稳赚不赔”“高返利”等噱头吸引关注。随后,拉拢感兴趣的消费者组建“投资”群聊,冒充理财专家,以“投资暴富案例”“直播课”骗取信任,再以有“内部消息”等诱骗消费者参与投资。最后通过伪造或仿冒投资平台,引导消费者在虚假平台进行投资,收到投资款后冻结账户,转移钱款,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

  虚假投资骗局的防范要点

  虚假投资类骗局造成的损失金额巨大,受骗人群众多。广大金融消费者一定要注意以下防范要点:

  不存在“保本高息”理财产品。根据2022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金融机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时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消费者应认清“保本高息”“专家保证”等均是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的常见套路,应提高警惕。

  不轻信来路不明“小道消息”。消费者进行投资理财时应首选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并颁发许可证的金融机构,不轻信通过网络论坛、微信群、QQ群等传播的“小道消息”以及无合法资质的机构或人员。

  不贪图“一时便宜”因小失大。消费者要树立科学理性的投资理财观念,切忌侥幸心理、赌博心态。对陌生来电、邮件推销等非正规网络途径诱导投资行为保持警惕,严守身份证、银行卡、验证码等个人信息,避免因信息泄露造成经济损失。

  不法分子不断“精进诈骗技艺”,消费者更需提高警惕。持续学习金融知识,树立理性观念,强化风险意识。时刻警惕,识破骗局,才能更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网友留言(0 条)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