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5—26日,成都市第41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终评答辩及展示活动在四川省成都市第二中学(成都市科技中学校)举行,大赛由成都市科学技术协会、成都市教育局、成都市科学技术局、共青团成都市委员会、成都市妇女联合会、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联合主办,成都市各区(市)县师生代表30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本届青创赛以“蓉耀青春·创启未来”为主题,大赛分为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科技辅导员科技教育创新成果两个板块。本届大赛采取自下而上、层层选拔的方式组织实施,自9月开展以来,全市23个区(市)县及市直属学校共选拔推荐1043项作品参加市级大赛,经网络初评,共有233项作品参加终评答辩。



活动现场,来自全市各学校的科技辅导员、青少年科创爱好者齐聚一堂,带着探索打造的创新成果登台答辩、展示交流,成果涵盖物理、化学、生命科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参赛者们用奇思妙想与实践能力,勾勒出成都青少年科创教育的蓬勃图景。现场还同步开展了2025年无人机足球表演活动,并邀请双流区部分学校现场参演。


终评答辩中,来自成都市温江区光华实验中学校的黄天易、戴瑾睿、曾钰茹三位同学带来的《光影千年机器人》作品,将现代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与中国传统皮影戏艺术相结合,通过科技手段创新性地重现皮影魅力;来自新都一中实验学校的王婧依、郑爱佳同学,围绕“有效防控蚊虫影响”的本质问题,融合生物、化学、工程等多学科知识,研发了《“秋妍”防蚊香膏——源于校园科创的天然守护》作品,从生活中的“痛点”出发解决实际问题;来自四川省成都高新实验中学的李沛东、白光云、陈郑高三位同学设计了《村庄守护者:野生动物监测系统》,目标是融合监测与防护,通过实时识别、分级预警、物联网同步,为山区村民建“智能安全屏障”,适配复杂场景。


展示活动同样热闹非凡。参赛者通过现场演示、互动讲解等方式,向参观人员分享成果亮点。不少学生驻足交流,围绕“如何优化作品结构”“如何拓展应用场景”展开讨论,在思维碰撞中深化对科技创新的理解。这种面对面的交流模式,既为参赛者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也搭建了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桥梁。


据悉,评委老师们将从众多作品中择优评选出蓉城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科协主席奖等多个奖项,相关作者将参加拟于11月7日举办的大赛颁奖仪式。
成都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举办,不仅为爱好科创的同学与科技辅导员搭建了成果展示的舞台,更激发了全市青少年探索科学、实践创新的热情,为区域科技教育发展注入了活力。相信这些怀揣科技梦想的参赛者,将在创新道路上持续前行,为未来科创事业积蓄力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