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5日,在市人大组成人员第四次学习会期间,市人大领导带领宜宾市各区县人大负责同志,实地调研兴文县古宋镇人大代表第四联络站,深入了解该站与古宋人民法庭联建运行成效。参观过程中,市人大对该站以“法治”为主题、推动人大代表履职与基层司法深度融合的实践成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其为全市基层人大工作和法治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
一、站庭联建筑平台,代表法官同履职
古宋镇人大代表第四联络站于2024年8月与古宋人民法庭联合建立,汇聚县镇两级代表34人、法官干警13人及人民陪审员,构建起“站庭一体”的法治实践平台。通过《人大代表参与旁听制度》等安排,将监督融入司法全过程,实现代表旁听庭审、监督陪审员履职、查阅裁判文书等常态化运作,为代表履职提供有力支撑,也为司法公开注入民主力量。
二、监督落地见实效,普法入心促和谐
联络站以“监督有力度”推动司法规范,组织代表旁听庭审8场,提出庭审行为规范建议5条,监督陪审员履职3次,推动解决无户口人员落户等民生实事;以“普法有深度”提升群众法治素养,开展“法官+代表”联合普法活动42场,巡回审判进村社5次,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以生动案例推动法律知识深入人心,构建起基层依法治理的良好生态。
三、立法建言有高度,守法成风显风尚
代表积极发挥立法“直通车”作用,围绕市级条例草案提出建议16条,体现“立法有高度”;同时,通过典型选树、案例宣传等方式,推动形成“守法有风度”的社会氛围,涌现出万天绪、曾小波等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真正实现“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
市人大在调研总结中指出,古宋镇第四联络站与法庭的联建模式,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基层治理法治化的生动实践,值得全市各区县学习借鉴。该模式将在宜宾市范围内进一步推广,为推动全市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基层智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