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顶部自带醒目提醒,可以自由设置支持HTML!【本提示可以后台关闭】
    0

    南信学子暑期社会实践解码社区特色小店的公共能量

    2025.07.09 | 编辑 | 13次围观 山城日报网

      2025年6月,在南京南秀村社区的绿植墙下,居民手持咖啡闲话家常;磨盘街社区的宠物餐厅里,青年主理人正为小狗设计定制蛋糕;小西湖社区里的能力有限艺术商店店主正专注准备参与社区手作节的物料……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场景,近日成为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一杯咖啡一场观察"团队的"社会实验室"。这支由九名师生组成的调研团队,于六月间穿行南京六大片区,对16家特色小店展开深度调研,试图破解一个城市治理新命题:特色主理人小店如何超越"打卡地"标签,成为激活社区生命力的"轻骑兵"。

    图为凡几coffee主理人为团队介绍特色设计  图为王元摄

      六社区深描:从商业空间到公共会客厅的嬗变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南湖咖啡厅外的社区老人  图为凡晴摄

      陶谷新村的慢屋食堂用木质桌椅营造"慢速空间",南湖社区的复古咖啡厅将外摆区改造成"共享长椅",小西湖的艺术商店正为社区手作节筹备物料……团队调研发现,这些特色小店通过风格化场景、向导型人设、共生性愿景三重审美劳动,正在重塑社区公共空间。

      "1985年南京第一家路边咖啡厅的旧址上,我们用麦乳精、花朵蛋糕还原社区记忆。"南湖咖啡厅主理人介绍,尽管客单价降低15%,但居民互动频次翻倍,"共享长椅让老友谈心与青年办公自然交融,这才是社区店的根。"这种转变得到居民印证:钓鱼台河房片区的奶奶抱着孙子感叹,特色小店带来的不仅是环境美化,"连老邻居们都更自觉维护公共卫生了"。

      但调研也揭示隐忧:某网红餐厅用高价套餐设置消费门槛,露天座位标注"消费入座",最终沦为拍照背景板。"过度追求'颜值正义'会形成'审美泡泡',切断真实社区联结。"团队成员朱超毅分析道。

      工科生的治理实验:数智技术为社区小店装上"智慧引擎"

      当社会学理论遇上通信技术,碰撞出独特实践火花。团队为合作店铺定制三项数字工具:智能客流分析系统通过云计算绘制热力图,使"家雀儿咖啡"非高峰时段座位利用率提升40%;社群运营诊断模型识别出"福桔餐厅"35%粉丝为周边居民,促成其推出邻里套餐;公共活动影响力评估工具则量化了"万象书坊"读书会对社区凝聚力的提升效果。

      "实训室的技术能用来优化社区小店运营,太奇妙了!"现代通信技术专业学生赖军彤感慨。据了解,团队已将调研数据整合成《社区小微商业公共价值评估白皮书》,并计划提交给至少两个社区,为基层治理提供数据支撑。

    图为团队在福桔餐厅进行调研  图为王元摄

      青春视角下的治理新解:审美重构"附近"的三重逻辑

      在《青年社区创业下沉指南》中,团队提炼出特色小店融入社区的三重路径:通过小红书故事叙事构建情感联结,如ROOF咖啡店用宋徽宗书法元素传递文化认同;开展联名合作激活社区网络,如歪脖餐厅与宠物餐厅共办DIY活动;深耕线下公共场景,如能力有限艺术商店通过流动市集提升参与感。

      调研数据显示:78%居民认为特色小店提升了社区归属感,但43%从未进店消费,"这说明物理开放不等于心理接纳。"团队成员任飞扬展示300份问卷分析,70%主理人认同"公共性生成"愿景,20%表示将朝此方向调整经营。指导老师王元表示,这场实践的核心是让学生理解"技术向善":"当咖啡馆成为议事客厅,小卖部变身快递代收点,商业空间便生长出公共经脉。"

    图为团队在南秀村社区采访特色小店主理人  图为凡晴摄

      街巷深处的育人大课:从观察到参与的治理觉醒

      梅雨季节里,学生王宇航被ROOF咖啡店的"桂花酥山"点心名称触动:"这是青年主理人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而在为陶谷新村小卖部搭建社区团购群时,通信专业学生们发现,课本知识在解决"老年人如何使用群接龙"的具体问题中变得鲜活。

      据悉,该团队部分成员即将前往欧洲社区继续调研,试图通过东西比观完善研究。正如团队在调研笔记中所写:"真正的社区美学不在于ins风装修,而在于能否让八旬老人坦然进店讨杯水喝。"当审美劳动与数智技术双轮驱动,那些被数字时代稀释的"附近",正在街巷咖啡香中重获生机。

    图为团队在南湖社区“文体村”合照  图为王元摄

      文/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网络与通信学院 王元

      图/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网络与通信学院 凡晴、陆泯辰、柳佳瑶


    发表评论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