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永:387年,高山上的守护

  9月的凉山州甘洛县马鞍山区,山高林密、溪水潺潺,高山脚下的新成昆铁路犹如一条长龙蜿蜒,一列列“复兴号”动车组穿山而过。在一片苍绿之中,身着红色作业服的江永正仔细检查着铁路一侧的被动防护网,显得格外醒目。

  55岁的江永是西昌工电段甘洛南危石整治工区班长,他所在的工区承担着新、老成昆铁路40座山头、123公里线路边仰坡和危石的集中整治任务。今年是他在新成昆铁路的第一年,也是他职业生涯的收官之年,在老成昆铁路坚守了一辈子,这个国庆节,他选择在新成昆铁路的特克至甘洛区间,与高山危石相伴,为61列旅客列车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https://img2.danews.cc/upload/images/20240930/31204bc6d7c4a6d38d7f398f64fdf3f0.JPG

  “1986年入路,我被分配到全路绝无仅有的第一个孤石危岩领工区。与石头打交道,至今有38载。”谈起危石的整治,江永打开了话匣,“从前,工区负责维护的铁路从金口河大峡谷穿过,铁路一侧是波涛汹涌的大渡河,另一侧就是高耸入云的悬崖,随便一块石头落下都像炮弹一样,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把石头看牢,确保下方的铁路安全。”

  山上的落石,是铁路行车安全的心腹之患。入路时,江永就深知,想要守护好这条彝族老乡的“出山路”并非易事,需要付出实打实的汗水,“当时条件简陋,工具材料全靠肩挑背扛,山路弯弯绕绕,老师傅在前面带路,我要手脚并用才能勉强赶上他们的速度。”那时候,江永和同事们每次搜山扫危,至少要走20多公里崎岖的山路,高山上硬是被他们踩出一条小路,哪一座山头危石多、哪一座山坡难攀登,他们都了然于心。

  “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是江永作业的真实写照,回忆起处理危石的过程,他拿起手机,翻看着相册中形状不一的危石,如数家珍地介绍起来,“石头千千万,处理时不能光靠力气,像这块石头足有半个人高,处理起来就要分成3个步骤。”对于这种体积较大的危石,常见的解决办法就是分解,先将石头用护网兜住,再在表层凿开一条长口,把楔子插进去,一锤一锤,将巨石一分为二、逐块破解,江永形象介绍的同时,撸起袖子,打趣地说,自己胳膊上的肌肉都是这些年凿石头锻炼出来的。

https://img2.danews.cc/upload/images/20240930/8e32d60ec4d22c9933f6565b6f6abb64.JPG

  石头年年治、石头年年有,靠着两代“危石人”传承下来的治山利器——“四字搜山诀”“十二字治山法”,30多年里,江永和同事们管住了山上的每一块孤石危岩,从未发生过一起安全责任事故,并在他们不断地摸索总结下,“六字管理法”等新的作业法也运用在了新成昆铁路上。

  2022年12月,新成昆铁路全线开通,距离金口河危石工区60余公里外,全线第一个危石工区成立,江永也被调任到新的工区担任班长,一边参与日常工作一边教导青工,他说:“危石工作看起来是粗犷的体力活,实际上需要真正的绣花功夫”,想要干好这份工作,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应急处理等相关业务能力。

  甘洛南危石整治工区桥路工李帮富说:“我和江师傅最早认识是在新埃岱隧道出口检查认识的,见面当天就被他带着检查了整面边仰坡。”24岁的李帮富参加工作3年,全程参与了新成昆铁路峨冕段桥路专业设备的检查整治工作,是桥路青年职工中的骨干力量,但在江师傅面前,他却有学不完的东西。

https://img2.danews.cc/upload/images/20240930/8e32d60ec4d22c9933f6565b6f6abb64.JPG

  今年5月,江永带着李帮富在新、老成昆铁路铺开了40天的周期性搜山扫危工作,每天搜寻一个山头的任务,让李帮富记忆犹新,“危石的处理方法可以结合‘十二字治山法’,根据大小、形状来综合评判处理方式。”“防护网外的石头千万不能忽视,每一块都要检查到位。”在江永的手把手指导下,李帮富很快掌握了不同工作法的使用,还拓展思维,利用无人机对危石周边环境进行记录,通过周期性对比判断危石变化,老经验加上新办法,再为铁路加上了一道安全的防线。

  古木参天凭老干,江永把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递给了甘洛南危石整治工区的青工们,今年12月江永也将在奋斗了38载的危石岗位上退休,从青丝到白发,两条线、四代人的故事在新、老成昆铁路上接力传承。(周泽平)


网友留言(0 条)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