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青年语言讲好青春故事”宣讲实践团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特别活动

  致敬红旗渠精神的守护者 —— 慰问特级劳模张买江

  为进一步深入了解红旗渠精神,弘扬好、传承好红旗渠精神。2024年8月3日,怀着对建渠英雄们的崇高敬意,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用青年语言讲好青春故事”宣讲实践团在指导老师何聪的带领下,对特级劳模张买江先生进行了深切慰问。他的事迹如同渠水长流,激励着每一个后来人。

  张买江,河南省林州市人,1949年7月13日出生,红旗渠建设特等模范。这个名字或许并不为人所熟知,但他却是红旗渠精神的活标本。1960年,红旗渠工程开始施工,张买江的父亲张运仁是第一批参建者,但不幸牺牲在红旗渠工地上。在父亲的坟前,张买江的母亲对他说:“你爹没有修成渠就走了,你去就得把水带回来。带不回来水,你就不要回来!”带着对母亲的承诺,张买江毅然接过了父亲的工作,他以满腔热血投入到这场被誉为“人工天河”的伟大工程之中。在工地上,张买江人小志坚,踏实肯干,不怕苦,不怕累,人称红旗渠工地“小老虎”。他这样描述:“15岁时,我打炮眼左胳膊被铁锤砸骨折,那会儿年龄小,伤口钻心疼但也好得快,一星期就能干轻活了。”天不亮开工,星星出来才结束工作是常态。修渠十年,张买江先生在渠上工作了整整九年,这份坚守,令人动容。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张买江和工友们不畏艰难险阻,用双手和简陋的工具,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间开凿出了一条生命之河,解决了当地群众的饮水灌溉难题,书写了人类与大自然抗争的壮丽篇章。

宣讲实践团到访张买江先生家中慰问

  在张买江先生家中,宣讲实践团的成员们纷纷表达了对老一辈建渠人的深深敬意和钦佩之情。张买江先生虽年事已高,但精神矍铄,他不断分享着当年参与建设红旗渠的故事,建渠的每一个过程都历历在目,话语间触动着在场的每一位听众。他说:“红旗渠的建成,是无数个像我这样的普通劳动者汗水的结晶,我们没有想过成为英雄,只想让后辈不再受干旱之苦。”张买江先生朴实的话语,充分彰显了一代修渠人的无私奉献和崇高情怀。

  在清华大学完成进修后,张买江先生毅然决然地选择返回林县,他深知红旗渠精神的重要性,义务承担起红旗渠精神的宣讲工作。张买江先生宣传红旗渠精神长达48年,致力于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传递给更多人。

张买江先生为宣讲实践团成员分享当年的奖状和新闻报道

  不仅是张买江先生,他的儿子张学义也在张买江先生的感召下放弃了机关工作以一名护渠人的身份继续践行祖辈承诺,守护着祖辈流血流汗建成的红旗渠。张买江先生一家三代都在为红旗渠事业发光发热,从建渠人到守渠人,深刻诠释了用实际行动践行红旗渠精神的宗旨。

1.png

宣讲实践团成员与张买江先生互动交流

  最后,张买江先生向宣讲实践团成员提出了几点希望:“希望你们年轻一代能够不忘红旗渠精神的内核,努力奋斗,当好红旗渠精神的‘代言人’,在任何一个行业都能努力成就一番事业,让更多人了解红旗渠故事、红旗渠精神,感受到这种精神背后的强大力量。年轻人重要的就是敢吃苦,肯吃苦,坚持艰苦奋斗,这才是真正践行了红旗渠精神。作为新时代大学生,你们要肯吃苦,敢吃苦,发扬好、传承好红旗渠精神,要时刻把党放在心中,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

宣讲实践团与张买江先生合影

  新时代新征程,张买江先生的事迹如同一面旗帜,昭示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优秀品质。通过此次慰问特级劳模活动,宣讲实践团的每一位成员进一步加深了对红旗渠精神的理解与领悟,大家表示要以张买江先生等革命前辈为榜样,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继续传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让红旗渠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何聪)


网友留言(0 条)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