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痛更治痛!西乐葆塞来昔布胶囊助力解除骨关节炎“危机”

  “今天在王者峡谷大杀四方了吗?”、“微信运动排名抢到第一了吗?”、“壶铃运动又扔起来了吗?”......在不经意间,这些习以为常的事情正在“折磨”我们的关节,常常让我们膝盖脚踝胯骨疼,颈肩腰酸手指僵硬。如果不加重视,或许会导致关节退行性病变的提前发生,严重的还可能引发骨关节炎[[1]]。更可怕的是,作为老年“专利”的骨关节炎,大有呈现年轻化趋势。那么,确诊骨关节炎怎么办?骨科医生优先推荐使用的西乐葆塞来昔布胶囊在骨关节炎的治疗上又有哪些优势呢?

  西乐葆塞来昔布胶囊怎么样?先了解骨关节炎到底是什么

  若把人体看成一台结构精密的仪器,关节就是“轴承”,承担机体负重功能,参与日常活动。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关节会出现磨损,关节软骨一旦损伤就不易修复,失去软骨保护的关节,总是硬碰硬,露出骨质,刺激滑膜、神经,导致关节僵硬、疼痛,引发炎症,成为病痛的“重灾区”,从而引起骨关节炎。

  由此可见,关节疼痛是骨关节炎的“表象”,炎症是发病的“推手”,关节软骨磨损是发病“根源”[[2]][[3]]。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疼痛反复发作或加重是骨关节炎疾病进展的重要指标。因此,尽早进行抗炎镇痛治疗,缓解疼痛严重程度,是骨关节炎临床治疗的首要目标。此外,还要阻止软骨细胞、胶原蛋白及蛋白多糖的减少,让关节实现“开源节流”。通过双管齐下,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西乐葆塞来昔布胶囊怎么样?治痛更治痛,抗炎保关节

  在骨关节炎的临床治疗中,尤其针对饱受关节疼痛困扰的患者,骨科医生优先推荐使用西乐葆来缓解关节疼痛,延缓骨关节炎疾病进展。

  首先,西乐葆属于非甾体类抗炎药,作为一种选择性COX-2抑制剂,可通过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达到镇痛、抗炎的效果。一般服用后,可在30分钟内快速起效,并持续24小时持久镇痛。同时,直击根源降低关节炎症反应,持续使用,平均每月复发次数显著减少达42%,显著降低骨关节炎的发作风险,从而达到止痛更治痛的治疗目的。

  其次,骨关节炎虽然病在关节,但根在软骨。想要延缓骨关节炎疾病进展,就要阻止软骨细胞、胶原蛋白及蛋白多糖的减少。西乐葆通过增加软骨中II型胶原蛋白以及蛋白聚糖的生物合成,修复关节软骨。同时,还能抑制软骨细胞的分解、丢失,改善关节功能,减缓骨关节炎的病情进展。

  西乐葆塞来昔布胶囊怎么样?原研品质,治疗骨关节炎的“扛把子”

  骨关节炎作为一种慢性关节疾病,坚持治疗是关键。而药物的安全性是进行疾病长期管理的基石。

  西乐葆作为原研药,从药物的研发阶段到最后上市都进行了严格把关,为患者带来较大的用药效益与安全保障。作为首个上市的选择性COX-2抑制剂,西乐葆在上市前,历经高通量筛选、理化特性研究、体外筛选、体内筛选等上千次的实验进行安全评价以及涉及数千人规模的I、II、III期临床试验进行反复验证,还需要满足严格、复杂的药物审批条件才能上市。

  而上市并不意味着结束,它还需经历更为严格的IV期临床试验,西乐葆在上市后的20年间,拥有超过3500万患者使用经验,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安全数据以及全面的医学循证,疗效和安全性被众多国内外指南一致认可[[4]][[5]][[6]][[7]][[8]]。同时,超过150个临床研究,122000患者人群,均证实西乐葆在胃肠道、心血管等方面具有显著的安全性优势。对于骨关节炎合并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特殊人群以及危重症患者,可放心选择。

  目前,骨关节炎的发病率非常高,建议患者一定要从根源入手进行治疗,这样才能更有效地缓解不适等情况;在选择药物治疗时,应优先选择像西乐葆塞来昔布胶囊一类,疗效更确切、品牌更可靠的产品,它直击根源修复关节问题,从而实现止痛治痛、抗炎护关节的治疗目的。对于严重患者,还可以与维固力联用,强化疼痛缓解与关节功能改善,升级治疗获益,更好地“养”护关节健康。

  [[1]]王晓黎.骨关节炎的症状及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2002.

  [[2]] Leese PT, et al. J Clin Pharmacol. 2000;40(2):124-32.

  [[3]] Alvarez-Soria MA, et al. Ann Rheum Dis. 2006;65(8):998-1005.

  [[4]]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组. 中华骨科杂志. 2020;40(8):469-76.

  [[5]]A. Ariani, et al. Reumatismo. 2019 Sep 23;71(S1):5-21.

  [[6]] Bannuru RR, et al. Osteoarthritis Cartilage. 2019;27(11):1578-89.

  [[7]] Bruyère O, et al. Semin Arthritis Rheum. 2019;49(3):337-50.

  [[8]] Jason Kielly, et al. Can Pharm J (Ott). 2017 May 1;150(3):156-68.


网友留言(0 条)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