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社区韧性?成都市成华区华林社区这样做

  近年来,诸如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公共危机频繁发生,社区作为危机事件的第一现场,在公共危机应对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成都市成华区二仙桥街道华林社区党委充分撬动居民共同重建公共秩序、重塑邻里关系、共享幸福美好生活,全面构建了“一核引领、多轮驱动、两翼助推”的社区治理格局,与辖区商圈企业城东电力公司、中国电信、中铁建、华亿认证等达成共建,并取得良好共建成果。

  发挥区域化党建共建优势作用,增强社区应对公共危机的韧性,持续深化治理格局成为华林社区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值得一提的是,华林社区在2023年社区保障资金中设立了《“华林先锋”党组织服务群众项目》。该项目旨在进一步深化华林社区“一核引领多轮驱动双翼助推”的治理格局,健全区域化共建平台,并以增强社区韧性为切入点开展区域共商共议,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创群众满意优质社区。

  所谓“社区韧性”,主要是指社区受到灾害冲击时,具有自我减轻负面影响的能力、自我调适及时应对的能力、自我恢复的能力。项目中,由华林社区党委牵头,成都市金牛区社会组织社工提供全程陪伴式督导,携手辖区商圈、共建单位、院落党支部、业委会等多方主体通过“协商+实践”的形式,搭建起华林社区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平台。在深入研究增强“社区韧性”的过程中,发现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空间、社会、体制以及个人等多个维度的协同作用与配合。鉴于此,华林社区针对性地结合了这四个方面的要素,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以提升自身的韧性水平。

  社区是居民生活的场所,华林社区除了为居民塑造了合理的空间外,更注重提升居民的韧性,培养韧性人群。韧性的人群就是一个“共同体”,常态下是“利益共同体”,应急状况下就是“命运共同体”。以“共同体”的力量进行抗灾,居民的能量不仅可以“叠加”,还可以“倍增”,有助于减轻灾害负面影响,也有助于灾后恢复。在提升居民韧性方面,华林社区利用社区的公共空间,依托居民共同兴趣,开展社区活动,在促进人们的交往的同时,选择涉及居民共同利益的事务作为社区建设的“抓手”,并由此形成居民的“集体意识”。

  韧性的社区是以韧性的个体为基础的,韧性的个体首先要具备良好的防灾意识。为了增强辖区居民防灾意识,华林社区利用社区“本土化”的优势,以居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防灾知识与技能。同时,加强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利用项目普及防灾意识与防灾技能,落实社区防灾培训和实地演习,夯实社区防灾的人力资源与体制,以增强居民的防灾意识。

  后期,在“公共性构建与韧性社区建设”方面,华林社区将继续从防灾思维塑造合理的空间、社会纬度打造“共同体”、建立整合资源的体制、个体为基础的防灾意识四个方面,为建设“以人民为中心”、更有温度、韧性与活力的小区持续赋能,提高基层治理新效能。


网友留言(0 条)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