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公里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和重要环节,也是党委、政府的"一号工程"。基层干部是实现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在基层贯彻落实的具体执行者,也是人民群众与政府之间的桥梁纽带,乡镇干部的工作成效直接影响着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能否得到真正贯彻落实。当前,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着很多新情况,面对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要想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做好基层干部这"最后一公里"工作,关键就在于要敢于面对并解决矛盾和问题。

  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理论武装;打铁还需自身硬,基层干部要想做好群众工作,走好"最后一公里",更应该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理论武装。一要坚持深入学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各项方针政策。二要不断学习党的各项政策和法律法规,提高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三要不断的学习理论知识,不仅要从理论上掌握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方法,而且要在实践中熟练运用,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乡村这一广阔天地里,基层干部不仅要会工作、会办事,更重要的是会用新事物、新科技来进行调查研究和工作。

  以人民为中心,强化宗旨意识;基层干部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也是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重要渠道,要做好"最后一公里"工作,就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切实深入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要始终坚持把服务群众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基层干部作风建设与树立良好的干部形象有机结合起来,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多深入基层一线,多到田间地头进行实地调研。

  树立服务意识,强化责任担当;"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也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基层干部要时刻牢记宗旨,时刻以群众需求为工作导向,不能自带"有色眼镜"看待群众。树立服务意识,要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需求,真正把广大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把人民的期盼装在心中。强化责任担当,一是要有耐心。"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面对一些群众的误解,不能急于否定,而是以"对事不对人"的态度进行解释说服,及时消除误解。要善于把握矛盾的实质,抓住矛盾的主要症结,因势利导。对于一些政策不熟悉的群众,也要耐心解释。二是要有责任心。基层干部只有心存责任意识,才能有担当精神。但现实中仍有个别基层干部在工作中出现责任心不强、工作标准不高、业务能力不强等问题。有的存在消极懈怠情绪,"慢作为"现象。有的遇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推卸责任、相互推诿;有的不敢负责,遇到问题不愿担当、不会作为。这种现象都是失职。三是要有战斗力。基层干部的战斗力是基层治理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多变。要做好基层的服务工作,需要基层干部发挥"领头雁"作用 善于从群众的角度去解决问题,要敢于担当、善于担当,还要让人民群众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得到更多实惠。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政治觉悟,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群众观念。四是要有温度。有温度,就是要以群众为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多为老百姓着想,多给他们一点心灵上的慰藉,多一些亲情上的交流。对群众说一句贴心话、办一件好事,让他们感到温暖和感动,并从中感受到一名基层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民之所望、政之所属"。就是要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因此,基层干部一定要转变工作作风和方式方法,通过谈心、调研、走访等方式收集问题和困难,及时解决群众所急所盼,为群众排忧解难,积极回应群众的期待和需求,把群众当作自己的亲人,才能真正走好"最后一公里"。(李宇浩)


网友留言(0 条)

发表评论